烟台亿智童智力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新闻分类

0535-6652273

752682027@qq.com

0535-6654866 

烟台市芝罘区青年路16号汇通(原万方)商务大厦4楼4038室

网址:www.1000boy.com

咨询热线:
0535-6654866

母亲节调查令人失望 感恩教育值得期待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动态

母亲节调查令人失望 感恩教育值得期待

发布日期:2005-06-22 作者: 点击:

母亲节前调查中小学生 八成孩子不知母亲生日
  来源:兰州晚报
今天是“母亲节”,可有多少孩子记得母亲生日呢?在老师的配合下,记者对某小学五年级一个班进行了调查,结果是全班67名同学中,只有9人记得母亲生日。而一中学初三毕业班的58名同学中,仅有6人记得母亲生日。但颇令人意外的是,这125名中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日,却都毫无例外地记得确切。“嗨,现在的孩子有几个知道体谅大人,关心父母的?他们心里只有自己。”有着32年教龄的孔老师,与记者谈及当今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时一个劲直摇头。她说,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我们的教育被异化了。大部分孩子自私,狭隘,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
  退休特级教师冯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今天的学校,对孩子知识的教育是成功的,但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却是失败的。”他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教他们有宽容之心。 (记者李伯阳 )
  母亲节 一个不该被冷落的节日
  来源: 新华网
  网友:朱绍华
  今天是母亲节,这节日虽说是“舶来品”,却很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原想在“洋节”比较吃香的现在,母亲节肯定又会热闹一阵子,但没想到“过节”了,社会上还是冷冷清清,远没有也是“洋节”的情人节那么火爆,到朋友中访访,能在“节日”里“回家看看”的也很少。
 
近来关于“妖魔化”妈妈的报道,吸引了众多的妈妈们
  就在前几天,媒体还曝出一条几乎可让全体母亲伤心落泪的事,在武汉的一次小学生命题作文中竟有60%的同学把母亲“妖魔化”了。过去,老人们常念的一首歌谣是:“小喜鹊,一乍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现在,娶了媳妇的自不必说,将要娶媳妇的都把目光关注在情人节上,连还在母亲怀里的也“恨”起了母亲,母亲们到底做错什么了?
  相关文章:300位妈妈矛头直指:教育现状 逼得母亲妖魔化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母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母亲对于孩子来说其恩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诉的,正因如此,古今中外历来都是把母爱放在所有爱的首位,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中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有“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歌赋。尊母敬母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亲情、友情和爱情都在经受着金钱的考验,各种亲情关系都在变淡,个人利益至上抬头,可以看到,有些人在过“情人节”时,上百元一朵的玫瑰可以9朵、99朵,甚至999朵地买,但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成人的母亲却不愿多敬一分孝心,甚至连“常回家看看”都嫌麻烦。其实,每个母亲养育子女都没有想要什么回报,母亲的要求太简单了,无非是能和子女多说说话,子女能常看看自己,能“刷刷筷子洗洗碗”。
  一切都在变,只有母爱是永远不会变的,现在我们的母亲对我们这样,今后我们做了母亲也会对孩子一样,也才更能体会到当母亲的不易。母亲是世界上最能任劳任怨的人,在这母亲节里,我们实在不该让母亲们冷冷清清,哪怕只是一声祝愿,也该轰轰烈烈,让妈妈们开心一天。
“感恩”教育没跟上“问题娃娃”在增多
  来源:新华网
  (记者 赵福生)连续23年从事家庭教育专业研究的西安市青少年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国琪副研究员,连日来一直密切关注着本报《关注子女教育 构建和睦家庭》系列报道。他认为,“感恩”教育没跟上是目前“问题孩子”在不断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昨天虽是星期六,王国琪仍放弃休假在办公室约见了记者。记者进入他的办公室时,他与几位同事正在从本报新闻网浏览、研讨本报的这一系列报道。
  王国琪快人快语:“这几天,我反复思考,归纳总结,认为现在‘问题娃娃’在增多,是众多家庭忽视了‘感恩’教育这一课带来的恶果。家长应反思、学校应反思,我们教育研究、教学工作者同样应予以反思。”
  王国琪讲,孩子自杀、离家出走、厌学、与父母对抗,都是“孩子不听话”的具体外在表现,而其本质内在的“核心问题”则是孩子不懂得心疼父母、不懂孝顺老人、不懂关爱家人,没学会回报社会。他解释说,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原因固然很多,但家长从小没有做好“感恩”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假如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生育、养育之恩,懂得珍视学校老师的启蒙、教育之恩,懂得珍惜社会和大自然的供养之恩,他们还会轻易作出异常之举吗?为此,家长应对孩子补上“感恩”这一课。从小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从小通过让他们干点小家务活,参加社会公益植树、打扫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等活动,尤其通过让他们多做一些为父母尽孝心、为社会献爱心之类的事情,把“感恩”教育落实在行动中,植入他们心灵里。父母首先要改变“溺爱”、“宠惯”的教育方法。
  王主任称赞本报这一报道生动感人,多角度反映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王国琪还说,他看了许建国免费帮助200多个家庭解决教育子女难题的事迹,自己也很受感动。因为,家事连国事,许建国是在为社会奉献余热。
  感恩教育值得期待
  来源:[ 红网 ]
  “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这些年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我知道你们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为我付出太多太多。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用成绩来报答你们以及所有关心我的家人和朋友……”这是江西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小张同学给父母写的一封感谢信。
  新学期开学后,江西理工大学团委号召同学们给父母或家人写一封感谢信。  该校团委副书记李国金说,孝敬父母,尊重长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能让同学们学会感恩,学会如何对待父母的艰辛,学会如何做人。近年来不少大学生不顾家庭生活困难,盲目攀比、超前消费、荒芜学业不求上进,根本就没有理解到父母培养自己的艰辛,也没有认识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真正用心去体察父母苦心和期待,更没有好好的审视自己缺点以及自己的未来之路。
  很多大学生在高校里虽然学会了电脑、英语、专业课等诸多知识。然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又充满诱惑的社会里,他们也下意识的去追逐享受、消费和放纵。学会了“朝前看”也深谙“朝钱看”等时尚潮流。他们宁愿花上整天整夜的时间去上网去泡吧或者去蹦迪,宁愿拖着自己疲惫的躯体游荡在喧嚣的闹市中,穿梭在城市的钢筋水泥筑成的密林里,也不愿意静静的坐下,花那怕一丁点时间去回忆一下自己辛苦的求学历程,去凝望一下对自己满怀期待操劳半生的父母,去想想自己肩负的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去展望一下自己的未来……传统的道德观、家庭观念、国家观念被诱惑和欲望洗涤一空。
  “同学,你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国家和周围人的吗?”面对这样的问题可能每个人都会异口同声的答“是”。可事实上却大有出入,连给父母打个电话、写封信、报个平安、谈谈心的时间都很吝啬的人,你能奢望他去爱别人吗、去关心他人吗?能指望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的热血吗?曾有人痛惜的指出:“当今的一代是堕落的一代,是没有希望的一代。”此话虽有失偏颇,却也是“恨铁不成钢”,叹他们道德水平低下,精神空虚、颓废,胸无大志、目标短浅。
  大学生中一部分群体之所以“迷失”除了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的“感恩教育”。“爱己才能爱人,爱父母才会爱国家、爱社会”。“感恩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们明了父母对他们无私的关爱以及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眷顾,帮助他们走出“迷失”的怪圈,更好的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发愤图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关自己的父母,并回馈社会、报效国家。(作者:付毅飞)
“亲情教育”应为大学生必修课 让孩子更懂父母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事件回顾: 辛酸父亲来信引发大学师生热议
看到“辛酸父亲”来信和本报相关报道后,不仅在西安一些大学生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许多大学生家长和高校的老师也有话要说。12月12日,其中一些家长和老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特意强调:一定要给大学生补上“亲情教育”这一课,让“亲情教育”成为大学生,甚至更多人的“必修课”。
家长:“亲情教育”让孩子更懂父母苦心
  马景辉:西安帆布厂职工,女儿是西安美术学院大四学生。
  观点:一定要给大学生补上“亲情教育”课
  如果信中所提及的儿子是我的孩子,我对他可以说是又气又有恨,也会感到很伤心,难以理解儿子会对用血汗钱供养自己的父母这么冷淡。父母亲为了子女无怨无悔尽其所能,能写这封信也实在是家长很无奈的举措。孩子进入大学后,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容易发生变化,盲目攀比、爱慕虚荣等使他们对家长的亲情越来越淡,这种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应当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尤其要从孩子抓起,给大学生一定要补上“亲情教育”这一课。
  通过我和女儿的相处,我真切地感受到,要维系好亲情,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让孩子知道你为他们做出的辛苦。
  张惠:家住西安育才路,女儿是西安培华学院大一学生。
  观点:“亲情教育”家庭施教是关键
  我们的家庭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女儿今年刚上大学。也许长时间以来和女儿沟通得比较多,她在和我们的交流、个人消费方面还比较好。我们也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在穿衣、打扮等各方面有时难免会相互攀比,其实这也很正常,即便大人也常会有这种思想,所以在女儿上大学之前,我就专门叮嘱她:穿衣、打扮依家里经济条件而行,不要有太出格的要求,不要和别人盲目攀比。
  出现“辛酸父亲”信件现象,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家庭教育,主要是孩子从小的家庭教育,只要教育方式得当,许多孩子都能体谅家长的辛苦。
  老师:“亲情缺失”学校和社会都难脱责任
  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逐渐表现出对亲情的淡漠,大学老师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西安财经学院宣传部的白忠德老师。说及大学生的“亲情教育”,白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有些大学生和父母的感情现在似乎只维系到金钱上了,父母也成了他们名副其实的‘衣食父母’,这种现象是很可怕的。”
  白老师说,这种现象在当今大学里面虽然很常见,但是极为不正常,也很让人痛心,让人看到大学生在接受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却缺失了许多传统的人文美德。所谓“百善孝为先”,如果父母花尽自己心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子女连最起码的“孝”都不能做到,以后何谈去做其他种种“善事”!同时,“辛酸父亲”来信和大学生亲情的缺失不仅是家长教育的单个原因造成的,从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我们当今教育制度的缺陷,是我们许多教育方式失败的表现。在我们现行的应试教育下,家长和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将关注的眼光聚焦在学生的成绩上,而淡化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对外界人和事的情感越来越淡漠,出现了许许多多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学生。
  “辛酸父亲”的信让你想到了什么?在大学生中倡导“亲情教育”有无必要?也希望大学生、家长、老师或社会各界人士畅谈。

相关标签:千字童幼教升级版本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1780号

在线客服
分享
欢迎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人
电话
座机/手机号码
邮箱
邮箱
地址
地址